“以前井下忙生产加上现场交接班,动辄八九个小时是常态,现在矿明确现场7小时工作制,一线职工也能按时升井吃上热乎饭,干活都更有劲儿了!”近日,花园煤矿掘进工区书记吕英祥的感慨,道出了一线职工的共同心声。
十月份以来,花园煤矿党委聚焦“减轻职工劳动强度、提升工作幸福感”,以“精准施策、严格考核”推动工作面工作时长“瘦身”,从工7小时20分钟逐步压缩至7小时以内,用制度温度为一线职工撑起“幸福伞”。
精准施策,破解“延点难题”有硬招
针对井下一线采掘工作面等区域路途较远、“交接班效率低”“区队管理人员为赶进尺升井不积极”等问题,矿党委靶向发力,精准施策,有效杜绝了“人为延迟升井”现象。
优化入井流程。精简班前会流程以提升会议效率,提升副井大罐单次运载人员数量。开通采掘一线员工快速专用下井通道,确保一线员工集合后15分钟内完成人员集中入井。严控交班人数。预留掘进迎头、采煤工作面交接班人员,明确交接班时限,规定超出时限将进行相应考核,从源头上避免因人员过多、交接时间过长导致的延点问题。明确考核标准。11月1日起正式实施“采掘一线7小时工作制”,倒逼区队提升劳动组织效率。
“现在物料提前入井,交接班人少不拖沓,干活节奏更紧凑,反而能提前完成任务。”该矿掘进工区技术员曲冲说,制度实施后,延点现象彻底杜绝,职工升井后有了更多休息时间。
协同保障,工时“减”效不“减”产
“缩短工时不是降低标准,而是通过优化管理实现‘效率升级’”。花园煤矿党委书记、矿长辛光明在调度会议中多次强调。为确保工时压缩后生产效率持续稳定,花园煤矿同步实施了三项协同保障机制。
考核激励巧设兜底机制。研究制定生产任务考核减免方案,允许当班超额进尺抵扣前期欠尺考核,月度总进尺达标可按比例返还生产考核金,实现职工“干得多、罚得少”的良性循环。部门联动强化支撑体系。加大设备维修力度,深化“日历化”检修制度,最大限度减少机电故障影响。掘进迎头严格执行10~12米超前钻探标准,提前排查隐患、精准探明地质构造,为高效生产扫清障碍。系统管控提升作业效能。通过推行工作“流程化”任务,“清单化”管理等举措,组织专业力量全面梳理工作面作业环节,精简冗余操作步骤,消除重复劳动,显著提升工作效率。
在该矿5316皮顺迎头,掘进工区通过优化劳动组织,在不增加工作时长的前提下当天完成十排进尺,既守住了生产目标,又确保职工按时升井。工时“瘦身”,幸福“加码”。花园煤矿以职工需求为导向,用制度创新破解一线劳动强度难题,既保障了生产效率,又提升了职工幸福感,为决战四季度凝聚起“上下同心、聚力攻坚”的强大合力。
文|郝万成 陈清喜(花园煤矿)